新知
台灣烏龍 – 木柵鐵觀音
木柵鐵觀音是清光緒年間,台灣木柵茶師張乃妙、張乃乾兄弟自祖籍福建安溪引入的。第一次引種大約在十九世紀末,張氏回福建安溪老家探親,嘗到“一啜三日誇”的鐵觀音,十分讚賞,遂向親友索求了十二株鐵觀音真種茶苗,携回台灣的居住地台北木柵,在屋後石崖縫間的土台上栽植。第二次引種大約在二十世紀初,張乃妙以當時政府茶師身分受政府委派,到福建安溪正式購買鐵觀音茶苗1,000株,種植於木柵樟湖山上。此地土質和氣候環境與安溪原產地相近,茶樹生育良好,製茶質量也十分優異。經張氏多年的推廣和鼓勵,該地區逐漸發展成木柵鐵觀音茶區。 到了三十年代,張氏赴祖居研究鐵觀音製茶技術,聘請安溪製茶師到木柵協助,改進木柵鐵觀音茶的製法。木柵鐵觀音的採製在揉捻、烘焙方面與眾不同,採取三揉三焙,實行文火長焙,故滋味與別不同。 木柵鐵觀音茶的外形卷曲,呈球形,顏色墨綠油潤,沖泡後湯色金黃,清澈明亮,滋味甘滑,香氣濃郁,帶有乳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