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知
閩北烏龍(武夷岩茶)之產地與特點
閩北烏龍大部分是武夷山岩茶。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東南麓,面積70平方公里,有「奇秀甲於東南」之譽。武夷岩茶根據生長條件不同,有「正岩茶」、「半岩茶」和「洲茶」之分。品質最佳的為「正岩茶」,產於海拔較高的武夷慧苑坑、牛欄坑、大坑口、流香澗、悟源澗等地,俗稱「三坑兩澗」。其茶品質香高味醇,岩韻特厚。三大坑以下低海拔的青獅岩、碧石岩、馬頭岩、獅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帶的茶葉,稱為「半岩茶」或稱「小岩茶」,岩韻略遜於正岩茶;而於崇陽溪、九曲溪、黃柏溪溪邊靠武夷岩兩岸,在砂土茶園中所產的茶葉,則叫做「洲茶」,品質又低一等。 《蔣叔南遊記》中說:「武夷產茶,名聞全球。土雜砂礫,厥脈甚瘠。以其躆於深谷,日光少見,雨露較多,故茶品佳,……如大紅袍,其最上品也。」考察武夷山茶園,多在岩壑幽澗之中,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,茶園土壤由火山礫岩、紅砂岩及頁岩組成,土質疏鬆透水透氣,表層腐植厚,有機質含量高,富含養分。陸羽《茶經》稱茶山之土「上者生爛石,中者生礫壤,下者生黃土」,武夷茶園土壤是爛石或礫壤,四周岩壁遍佈雜樹野草,形成一種既有陽光又不至於直接照射的環境,這就是專業上所謂的「漫射光」,避免了紫外線直照,形成岩茶的特殊品質。 武夷岩茶外形特徵是「條索形」,其製作工藝屬半發酵茶中發酵度較高的,使茶湯滋味渾厚豐富。武夷岩茶品種眾多,特徵各異,但其有別於其他茶類中最突出之處是「岩骨花香」之「岩韻」。「岩骨」是武夷岩茶的岩石味,是一種味感特別醇厚,長留口腔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;「花香」並不是像花茶一樣,以其加花窨製而成的香,而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藝中自然形成的花香。品種不同,香氣也不同,但香氣要求銳則濃長,清則幽遠,馥郁具幽蘭之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