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武夷岩茶的製作過程
武夷岩茶的製作工藝在烏龍茶的工藝基礎上,屬深發酵重焙火做法。其採製方法獨特,採摘標準嚴格,運用精湛細緻的焙製技術。
岩茶的採摘標準一般須等到新梢駐芽(俗稱開面)時,採摘中開面3-4葉。過嫩則香氣欠濃,滋味微澀;過老則香氣低弱,滋味淡薄,均不能形成岩茶固有的神韻。
採摘春茶一般在穀雨後立夏前,夏茶在夏至前,秋茶則在立秋後。鮮葉力求新鮮完整。採摘名叢和其他優質品種有特殊要求,雨天不採,有露水不採,烈日不採。最好的採摘時間是上午9 – 11時,下午2 – 5 時次之。
茶青採摘後,按以下工序精製:
1) 萎凋:這是烏龍茶區所指的涼青、晒青工序,部分水分和青草氣散發後,利於茶葉香氣透露。烏龍茶晒青和涼青工序相互配合進行。
2) 做青:這是做成烏龍茶特有品質特徵的關鍵工序。萎凋後茶青置於搖青機中間斷搖動,促使葉緣摩擦,可以讓水分走失更快,搖青間歇進行,則可保留有益成分,反復5-7次,後期搖青不足時輔以雙手輕拍做手,全程約8-12小時。由於葉邊摩擦較多,氧化較重,故有“綠葉鑲紅邊”之稱。
3) 炒青:是承上啟下的轉折工序,主要是控制鮮葉氧化進程,形成馥郁的茶香。
4) 揉捻:是塑造外形的工序,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。
5) 烘焙:可抑制酶性氧化,蒸發水分和軟化葉子,並起熱化作用,消除苦澀味,使滋味醇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