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知
綠茶篇之洞庭碧螺春

不發酵的綠茶除了西湖龍井以外,最有名的莫過於碧螺春了。碧螺春生長於蘇州太湖的洞庭東山上,又叫「洞庭碧螺春」。洞庭東山猶如一隻伸進太湖的巨舟,那兒氣候溫和,空氣濕潤,土壤微呈酸性,加上土質疏鬆,極宜茶樹果樹生長。由於摻雜在桃樹李樹杏樹梅樹橘樹和石榴之間,茶樹吸取了果樹的精華,茶藏果香,花窨茶味,孕育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。

 

碧螺春採製技藝高超,它的採摘有三大特色:一是採得早,每年春分前後開採,穀雨前後結束,以春分至清明採製者最為名貴;二是摘得嫩,通常只採初展之一芽一葉,芽長1.62厘米,葉形卷如雀舌,所以茶葉一般都幼細纖巧炒制500克之高級碧螺春約需六、七萬顆芽頭;三是揀得淨,採回來的茶葉要經專人挑揀方可入鍋,以保持芽葉勻整一致。碧螺春炒製特點是,手不離茶,茶不離鍋,揉中帶炒,炒中有揉,炒揉結合,連續操作,起鍋即成。

 

碧螺春乃茶中珍品,唐陸羽《茶經》也提及:「蘇州長州生洞庭山。」據清代《野史大觀》(卷一)載:「洞庭東山碧峰石壁,產野茶數株,土人稱曰:『嚇煞人香』。康熙己卯……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……,以其名不雅馴,題之曰碧螺春。自地方有司,歲必採辦進奉矣。」因此,碧螺春一名大多認為源自清代康熙年間,也有人認為此名乃康熙御賜。

 

碧螺春條索纖細,捲曲成螺,渾身披毫。沖泡後,芳香撲鼻,湯色如綠玉一般,味道鮮甜厚實,與一般清新味純之綠茶迥然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