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知
茶葉色香味

從製茶步驟來看,影響茶葉色香味最主要的是發酵、揉捻與焙火。

 

茶葉製造時首先要使生葉消失一部分水分,使它起自然的氧化作用,稱為發酵。發酵越多,茶葉和泡出來的茶湯就會越紅,不經發酵的茶呈菜香,經過輕度發酵後,就會轉化成自然的花香,發酵再重的,就從花香變為果香,全發酵時呈麥芽糖香。

 

發酵完成,殺青後要將茶葉揉成各種不同的形態,各種不同的揉捻程度會影響茶味。包種茶所以輕揉成自然彎曲形,是因為其口味要求清雅飄逸;鐵觀音和台灣烏龍揉成捲曲狀,目的求其深沉持重。

 

相對於揉捻,焙火度影響茶味更為直接。茶葉製成後,如果希望味道變得熟香、溫暖、具火候的香氣,那就用火慢慢烘焙,焙火越重,茶葉及茶湯的顏色就變得越深越暗,風味也就顯得老成厚重了。但不是每種茶葉都適合用火焙,例如同是烏龍類的鐵觀音和台灣烏龍,就因產地不同而影響其受火的程度,福建省的烏龍茶適宜焙重火,但台灣產的卻不然。可惜今天兩地茶商往往捨己之長,攻己之短,於是產生了清香鐵觀音和焙火烏龍的茶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