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大紅袍
大紅袍乃四大名叢之首,又名“岩茶之王”。原生植株(母本大紅袍)長在武夷山北景區天心岩九龍窠的高岩峭壁上。兩旁岩壁直立,日照不長,氣溫變化不大。岩頂終年有細小甘泉由岩谷滴落,泉水夾帶有機物質源源滴注茶樹根部,滲濾之後,水又下漏排出,使爛石為主的土壤始終濕潤肥沃。隨水流落而來的還有蘚苔類的有機物,使大紅袍天賦不凡,得天獨厚。加上全手工精工細作,使其品質更加卓越。
其成茶外形條索緊結,色澤綠褐鮮潤,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,典型的葉底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。大紅袍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,有蘭花香,香高而持久,岩韻明顯,飲後齒頰留香,經久不退。
鐵羅漢
鐵羅漢是武夷最早的名叢。清代郭柏蒼在《閩產錄異》記載:「鐵羅漢為武夷宋樹名,葉長。」原生長在慧苑岩內鬼洞中(亦稱蜂窠坑)。茶叢根植於長僅丈許的狹窄隙地間,兩邊是高聳的崖壁,有小澗水流滋潤茶叢。鐵羅漢樹叢較高,生長茂盛,葉長而大,色細嫩光亮。
成品鐵羅漢外形緊結,色澤青褐較油潤,香氣細而含蓄,有天然花香味,滋味醇厚甘爽,回甘強。湯色金黃明亮,葉底軟亮顯紅邊。
白鷄冠
白鷄冠之名在明代已有傳聞,也是早於大紅袍的名叢。關於其原產地有兩種說法,一說原產於武夷山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,另一說則是在武夷宮的文公祠內。據實地考查,兩地茶樹頗多相似。白鷄冠葉子在樹萌芽,幼葉初展之時,新梢薄軟如綢,色澤淺綠微黃,與樹上濃綠的老葉形成鮮明的兩色層,彎彎卷曲且毛絨絨的,形態活像一個個鷄冠,因而得名。它茶湯晶亮,清香撲鼻,滋味清涼甘美。
水金龜
水金龜生於天心岩牛欄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,為蘭谷岩所有。水金龜揚名於清末,其產權的歸屬,在歷史上還有一段趣話。據說,水金龜茶樹原產於天心岩杜葛寨下。一日大雨傾盆如注,致使峰頂茶園邊岸坍塌,茶樹被水沖至牛欄坑頭之半岩石凹處。蘭谷岩主就勢鑿石設階,砌築石圍,壅土以蓄之,並因其枝條交錯,形似龜背上的花紋,而命名為水金龜。民國八、九年間磊石寺與天心永樂禪寺雙方為水金龜的產權歸屬費金數千。後經公堂判定,認為茶樹非被人盜竊,係天然造成,判歸蘭谷所有。水金龜樹皮灰白色,枝條略彎曲,葉長圓形,翠綠色,有光澤,品質極佳。
